共同努力 共谋发展 共享美好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展现共享青年风采,周志军受邀参加银川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座谈会
来源: | 作者:pmo21e959 | 发布时间: 2021-07-06 | 384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纪念五四运动、传承革命薪火,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进一步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5月7日,银川市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座谈会在行政中心召开。市委副书记刘国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蔡永宁、市政协副主席徐永豪、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团委和市直属团组织负责人及全市各界青年代表等120余人参加座谈会。

会上,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周志军代表公司广大研发人员和来自医疗、精准扶贫、青年创业等各领域青年代表发言,立足岗位,抒发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青春感受和扎根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的事迹,赢得现场一次次掌声。

刘国强同志寄语全市广大青年,要以信仰为牵引,在思想锤炼中听党话、跟党走;要以知识为力量,在学习实践中求真知、长才干;要以奋斗为底色,在服务大局中显身手、展才华;要以品德为根基,在引领社会新风尚中走在前、做表率。

刘国强同志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多关注青年、关心青年、支持青年,做青年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广泛联系青年,全力指导青年,引领全市广大青年在服务大局中思考和行动,在银川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积极投身奋勇建功新时代的伟大洪流,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以下为周志军发言全文:

激扬青春之志 锐意开拓创新

为制造强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周志军

 

大家好!我叫周志军,来自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今年34岁,高级工程师职称,是一名活跃在技术攻关一线的普通党员,目前主要工作是铸造3D打印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能够受邀参加本次“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座谈会”并作主题发言,我倍感荣幸。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的讲话在我们青年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总书记提到“在攀登知识高峰中追求卓越,在肩负时代重任时行胜于言,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结合自己的创新经历,让我感触颇深,我深深认识到:这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时代,只要奋斗、拼搏,就能迎来幸福生活,实现人生理想。

我在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日企工作过,企业虽大,但总让刚毕业的我没有归属感。作为机械专业的毕业生,其实我自己心里始终有一个“制造强国”的梦想,在这个梦想里我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2011年7月我回到了宁夏银川、加入了共享集团,开始了自己的技术创新之路。

我研发的设备所应用的领域是砂型铸造,是铸造生产中的基本工艺。传统铸造的现场生产环境可以用“傻大黑粗”来形容,工人们经常是白脸进去、黑脸出来。由于工作环境不够高大上、劳动强度大等等,传统铸造面临“无人可用”的生存困境。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所有的研发人员:既然这个行业面临无人可用等困境,那能不能不要铸造了?答案是:不行。因为没有了铸造,汽车就没了发动机、水电站就没了转轮,轮船就不能徜徉于大海、高铁就不能驰骋于祖国大地、飞机就不能翱翔于蓝天。那既然不行,只能否想办法让这个行业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团队找到了一条路:将3D打印嫁接传统铸造实现产业化应用。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法一经提出,便引来诸多讨论和争议,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铸造工序自古未变;二是,国内外从来没有人尝试过铸造3D打印。于是,当时我们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拥有34名党员的研发团队开始了可以在中国铸造史上被浓墨重彩书写的研发历程。让铸造3D打印走向产业化应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效率高、成本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遇到了各种难题,也付出了巨大努力,这里讲一个故事。

关于铺砂器。对于砂型3D打印机来说,铺砂器是其中的一个核心部件,如果想使它铺砂效率高,就必须要加大铺砂器的长度,但是如何即能保证它铺砂均匀、还能保证铺得快、不沾砂,这是一个技术难点。我们付出了7年光阴去解决这个难题。为了提升打印效率,我们设计了2.5米的铺砂器,这比国外机型长出近1米,安装时必须保证绝对水平。与铺砂器配套使用的刮砂板,平整度必须控制在0.02毫米以内,这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即使出现一粒沙的瑕疵也会影响整体打印精度。当时我们在攻关时,要确保在连续打印1500-2000层的情况下,每次的打印都绝对均匀并维持在0.3毫米,一旦有一层不符,就会导致打印的砂芯报废,打印过程必须重新来过。在铺砂器的刮砂板上有60个螺栓,每个螺栓的松紧度不一样,安装时每个螺栓应该拧几圈都是精确计算过的,每个螺栓的数据都不一样,这直接关系到下砂的均匀度,光是摸索这些数据,我们就整整计算了4年积累了几万个数据。最终经过研发人员一丝不苟的钻研和持之以恒的努力,砂型3D打印在打印效率和质量上都打到了产业化应用的水平。诸如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就这样,我们团队一步步攻克了铸造3D打印材料、软件、工艺、设备及集成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的国内首创、建成了全球首个万吨级铸造3D打印智能工厂,彻底颠覆了传统砂型铸造生产方式,走出了中国铸造业自己的创新之路。

在这里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知道我所从事的这项研究对于传统铸造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柴油机气缸盖,与气缸,活塞等共同构成燃烧室,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铸件。国内一家铸造企业在工厂内部单独设立缸盖班,班组内部全部由高技能级别的工人组成,专职近十年最终才实现将缸头的铸造废品率控制在20%左右,这已经是放眼国内顶尖的水平。但是在铸造3D打印产业化后,同类缸头铸件的生产废品率很容易超过这个水平,与此同时,不需高技能的工人,不需常年累月的经验累积,原先难以企及的高度如今已可以轻松达到。

2016年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公司考察,还接见了我们整个研发团队,很幸运的是:我当时就在现场。当时总理称赞我们是“铸造业在中国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让传统铸造由“傻大黑粗”变为“窈窕淑女”。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过往研发流下的泪和汗都是值得的,这条路将是光明之路。

10多年来,在研发之路上的耕耘也让我收获良多:银川市青年岗位能手、银川市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向上向善好青年、自治区级优秀青年后备骨干培养人选,我以自己的实践感悟到“奋斗是青春最亮丽底色”。我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祖国富强给了我们最深厚的拼搏底气;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党和政府对人才的关注给了我们青年一代最宽广的奋斗平台。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钻研奋进、努力拼搏、培养团队、贡献行业,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铸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及发展,为银川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和自治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助力“制造强国梦”不懈奋斗。

谢谢大家!